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该降息了 ——点评8月物价数据
事件
中国8月CPI同比2.8%,预期2.6%,前值2.8%。中国8月PPI同比-0.8%,预期-0.9%,前值-0.3%。
解读
1)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核心CPI下行、PPI连续两个月为负,实际利率上升:
在2018年底市场一片悲观之时,我们提出“经济2019年中企稳、市场否极泰来”(参见《否极泰来——2019年宏观展望》,2019年2月),随后经济在一季度暂时企稳,上证综合指数一季度上涨25.37%。
6月份数据出来以后,市场一片“经济企稳”“企稳回升”“超预期”的声音,作为一名从事了2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研究员,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尤其是5-6月一系列金融收紧政策完全是基于年初的“小阳春”数据,对未来形势的严峻性缺少前瞻性估计甚至误判。大部分统计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不是未来。做形势分析,不要做马后炮,要有前瞻性,要有框架和逻辑。因此,我们鲜明提出震撼市场的观点“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参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全面解读6月经济金融数据》)
7月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我们前瞻性判断货币政策走向、降息降准时点。7月社融、信贷、M2数据全面回落,宽货币到宽信用政策效果较差,原因无非是企业实际利率并未下降、流动性投放渠道收窄、资产价格低迷难以起到抵押放大器效应。社融领先实体经济和投资,意味着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参见《金融形势严峻,何时降息降准?——点评7月金融数据》)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降息潮,汇率破“7”,核心CPI持续回落,PPI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步入通缩,表明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以我为主”。730政治局会议宣告货币政策重回宽松,时机已经到来。(参见《该降息了!——全面解读7月经济金融数据》、《全面解读降准对经济、股市、债市、房市影响及展望》)
2)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一头猪:超级猪周期带动CPI保持高位,同时带动其他肉类和鸡蛋价格上涨。8月猪肉环比上涨23.1%,带动牛肉、羊肉、鸡蛋等的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4%、2.0%和5.9%。猪价上涨主要是猪肉供需状态持续恶化,本轮猪周期价格涨幅大、速度快,堪称超级猪周期。主要原因:一是环保禁养政策扩大化对猪肉供给造成明显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以小规模散养为主,50头以下的养殖户数量占比达94%。二是非洲猪瘟自去年以来在我国肆虐,部分中等规模的养殖场技术医疗水平达不到大型养殖场水平,猪瘟导致更严重的损失。三是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猪周期的上升阶段,猪肉价格存在内生上涨动力。
非食品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上涨1.5%,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PPI连续两个月为负,下降幅度扩大,通缩加剧,实际利率上升。主因内外需不足,房地产融资收紧导致地产投资下行,基建受隐性债务控制和土地财政下滑而低迷,黑色、有色等价格下跌。此外,国际油价下跌,带动国内原油开采、下游化纤制造业等行业价格跌幅明显。
3)本轮猪周期预计持续到2020年下半年:四季度CPI将在3%附近波动,年底个别月份可能突破3%。主因当前猪肉缺口高达1000万吨,1-7月猪肉进口累计仅100万吨,且猪肉进口仅占我国猪肉消费量的3%,难以弥补缺口。尽管当前各部门多措并举保证生猪供应,但政策执行落地、猪场建设、生猪生长均需要时间。年内猪肉价格仍将上升,带动CPI年底可能突破3%。预计猪肉供给将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拐点,价格将回落。
PPI受内外需不振,将持续下行,压制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外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拖累出口,进而沿产业链影响PPI。内需方面,融资、销售、土地购置、新开工等先行指标下行,房地产投资下行;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虽已提前下达,但新增额度有限,拉动基建的幅度预计有限。
4)该降息了: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行,高度重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带来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用时间换空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改革开放、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
8月CPI同比上涨2.8%,与上月持平,但高于预期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连续两个月强于季节性。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拉动CPI的核心动力。8月猪肉价格环比大涨23.1%,同比涨幅扩大至46.7%。同比涨幅已经超过上一轮猪周期高点,创下近8年来新高;猪粮比已达13.1,超过上一轮的高点10.9,远超盈亏平衡点。本轮猪周期自2018年中开始启动,呈现出涨幅大、速度快等特点,价格上涨幅度为历次猪周期之最,堪称“超级猪周期”。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环保禁养政策扩大化对猪肉供给造成明显影响。近几年,我国出台了大量针对生猪养殖业的环保政策,划定生猪禁养区。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对政策执行层层加码,禁养区划定范围不断扩大等问题,导致大量农户退出市场,而散养规模在50头以下的小规模农户数量占我国生猪供应养殖户的94%。二是非洲猪瘟自去年以来在我国肆虐,波及全国所有省市区,目前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由于缺乏有效疫苗、基层疫病防治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当前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仍有困难。三是猪瘟和环保之外,内生的猪周期当前正处于上升阶段。
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其他肉类和鸡蛋价格的上涨,本月牛肉、羊肉、鸡蛋等的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4%、2.0%和5.9%。后期需要高度关注肉类价格变动,防止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带动其他肉类价格上涨预期的自我实现,进一步推升通胀和居民生活成本。此外,新鲜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环比大幅下降10.1%。蔬菜价格同比涨幅本月也明显回落。
总需求不足拖累非食品CPI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上涨1.5%,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第五个月回落。作为滞后指标,非食品价格的持续回落确认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次验证了我们对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参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全面解读6月经济金融数据》)。其中,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8月国际原油价格低位波动,较7月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布伦特原油价格较7月平均水平下跌近7%,带动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1%和1.2%。其他方面,8月旅馆住宿、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上涨1.6%、0.8%和0.3%,但涨幅较7月分别回落0.6、18.5和8.3个百分点,较去年8月整体偏低,旺季不旺显示居民消费仍然面临压力。此外,衣着、医疗保健、居住的同比涨幅也分别降低0.2、0.3和0.5个百分点至1.6%、2.3%和1.0%,表明当前总需求仍然低迷。
8月PPI同比下降0.8%,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环比下降0.1%,连续3个月弱于季节性。分行业看,主要工业部门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房地产融资收紧,拖累黑色、水泥等部门需求,带动价格环比分别下滑0.7%和0.4%。此外,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整个石油产业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石油开采本月环比0%,但同比跌幅扩大0.8个百分点至9.1%。下游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受到影响较为明显,8月价格环比下跌2.3%,跌幅为所有行业最大,同比跌幅扩大4.1个百分点至-8.9%。
PPI持续通缩将拖累企业利润,实际利率提高,必须尽快降息对冲。企业利润下降一方面将增大企业裁员概率,增加就业风险,另一方面将导致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减少投资,拖累宏观经济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自去年年底通缩预期形成后快速下滑,今年利润增速持续为负,1-7月增速-1.7%,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明显拖累。同时,由于名义利率下降幅度有限,PPI的大幅下降将会显著推升企业实际利率水平,增加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风险,因此需加快降息加以对冲。
CPI方面,尽管9月之后翘尾因素收窄,但由于当前猪肉供给缺口仍然较大,年内猪肉价格仍将进一步上涨,因此预计年内CPI仍有可能在3%左右波动,年末有可能突破3%。当前猪肉供给缺口仍然较大,短期内猪肉价格仍将继续上升。预计猪肉供给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拐点,2020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回落。今年以来,由于猪肉供给缺口不断增大,我国已经加大了从南美等地进口猪肉的力度,1-7月,中国累计进口猪肉100.09吨,同比增长36%。但相比起约1000万吨的供给缺口,猪肉进口数量仍然偏低,难以起到稳定市场供给的作用。当前,为缓解生猪供应偏紧的局面,多部委出台相关举措保证生猪产品供应。生态环境部、农村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核心区域外,不得划定禁养区。取消排查中发现的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和超划的禁养区。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也已发文提出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稳定生猪生产意愿。但由于政策执行落地需要时间,且仔猪育肥成熟通常需要6个月左右,能繁母猪成熟则需要12-13个月,加之当前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尚未研制成功,防疫压力仍然较大。因此猪肉供给最早在2020年年中才能迎来拐点,2020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回落。
PPI方面,下半年PPI下行可能持续,经济通缩压力加大。下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面临下滑风险,从外需看,10月初中美即将展开新一轮谈判,但谈判前景仍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当前双方新一轮加征关税已经部分于9月1日落地,部分将在12月落地。加征关税对出口的负面作用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对出口形成进一步打击,进而沿产业链向上传导影响PPI。从国内看,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前下达明年部分新增专项债的额度,但专项债拉动基建的幅度较为有限。房地产先行指标销售、融资、土地购置、新开工下行,预示投资下行。从市场预期来看,当前大宗商品近期主要向经济衰退方向交易,黑色、有色等期货价格近期均明显下跌,加上PPI翘尾因素在下半年进一步衰减,因此,PPI年内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5 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渠道
当前物价数据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CPI的食品与非食品的分化,以及CPI和PPI的分化。作为滞后指标,8月的物价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
货币政策结构性放松不会加剧当前的通胀问题。当前CPI之所以维持高位,核心原因在于猪肉的供给端,要解决CPI的问题,应当通过供给端的政策来发力。利用财政补贴等手段扶持前期退出市场的养殖大户,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加快投放储备的冻猪肉;加紧研制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等。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需求端,加大逆周期调节将主要刺激有效需求,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猪肉需求主要受到人口数量,消费偏好、居民收入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整体保持稳定。历史上,猪肉消费也没有因为货币政策的变动而产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加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并不会进一步推高猪肉价格,而是会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对冲PPI和核心CPI过快下行、企业利润下滑,实际利率快速升高的态势,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
1)建议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发挥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也要保持战略定力防止大水漫灌,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继续推进落实减税降费,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加大专项债限额;货币政策继续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机制,加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是扩大改革开放,放开市场准入,恢复企业家信心,激发新经济、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
2)货币政策总量上,建议降低MLF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前,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前期政策储备已经比较充分:从实际操作来看,目前银行可以接受贷款利率的下行。8月20日公布的首次LPR定价利率仅较此前小幅下降。考虑到LPR的不对称性,仅针对银行的资产端并未针对负债端,在负债端成本没有下降的前提下不愿意轻易下调资产端利率。LPR利率=MLF利率+银行加点,其中加点幅度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短期较难调整,降准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从而带来LPR利率的下行。
从实际操作来看,目前银行可以接受贷款利率的下行。8月20日公布的首次LPR定价利率仅较此前小幅下降。考虑到LPR的不对称性,仅针对银行的资产端并未针对负债端,在负债端成本没有下降的前提下不愿意轻易下调资产端利率。LPR利率=MLF利率+银行加点,其中加点幅度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短期较难调整,降准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从而带来LPR利率的下行。
目前MLF利率仍处于历史最高点,降息空间充足。我们建议可以多次小幅调整LPR利率,减少利率调整对市场的冲击,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及时进行微整。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向纵深发展,完善金融机构FTP定价机制,畅通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机制。
3)货币政策渠道上,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及资产价格渠道进一步疏通。信贷渠道方面:从源头及供给侧多方发力。一方面,定向降准是重要方向,将资金导入实体经济需要加杠杆的部门,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落实尽职免责条款,让金融机构有能力、有动力去服务实体经济。利率渠道方面:关键在于利率并轨。实践显示,利率渠道有助于延长经济复苏时间,需要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转为价格型,增强市场化资源配置。通过利率传导,由降低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到实体经济融资利率。资产价格渠道方面:建议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继续推动科创板将助力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长期稳定资金入市,进一步提升资产价格渠道的重要性。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政策强调是“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是主基调,既不要过松、也不宜过紧: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主动刺破引发重大金融风险。老成谋国是用时间换空间,利用时间窗口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
4)金融政策方面,创新工具补充资本金,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目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从银行角度来看,除了需要流动性外,还需要有充足的资本支持。与国际相比,我国资本补充工具较为齐全,但资本工具补充机制尚不完善。永续债、优先股等流动性和投资者范围有待提高;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尚需完善,资本工具偿付顺序尚需明确,减少投资者的担忧。另一方面,民企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主要是中小银行,需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拓宽其资本、资金补充来源进而提升中小银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能力。
5)财政政策方面,建议及早下达明年专项债的部分新增额度,通过基建托底经济、稳定就业;中央政府加杠杆,落实减税降费,让微观主体轻装上阵。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当前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专项债额度可作为积极财政的选项,建议政策及早明确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的部分新增额度,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上。此外建议中央政府加杠杆,转移企业和居民杠杆,措施包括大规模降低企业和居民税费;做实社保账户,提高居民社保水平,让居民安心消费;放开汽车、金融、电信、医疗等的行业管制;部分购买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债务;拿出一部分好资产进行混改等。